1配资门户网官网网址
1
主办单位: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承办单位:青海美术馆 青海省美术家协会
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圳美术创作院
青海画院
协办单位:深圳市深视觉美术创作研究院
开展时间:2025年9月20日
展出地点:青海美术馆2号展厅
前言
横空出世莽昆仑。万山之宗的青海,以她亘古的庄严与澄明,孕育着雄浑而又灵动的艺术魂灵。这片高天厚土,不仅是江河之源,更是艺术之根。而今,我们汇聚于此,以“归鸿”为名,呈现一场从青海走出去的艺术家的深情回望与创作巡礼。
展开剩余93%“归鸿”意象,既喻示着地理意义上的归来,更象征着精神血脉的回溯。每一位参展的艺术家,都曾是高原孕育的雏鹰,振翅飞向更广阔的天地。然而,无论行至何方,他们的艺术基因中始终跃动着青海的脉搏:那是雪山之巅的风啸,是西海之波的韵律,是草原牧歌的率性悠扬,是河湟文化的色彩沉淀,是史前岩画的线条流转。青海的文化记忆与自然灵性,如母亲般滋养着他们的创作,成为他们艺术生命中无法割舍的精神原乡。
本次展览的作品,是游子们献给故乡的深情告白。一笔一划,凝聚着对高原山川的敬畏;一色一墨,饱含着对故土文化的眷恋。他们以个性化的视觉表达,或描绘记忆中的壮丽山河,或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,或回应时代变迁的深刻命题,传递着这片土地独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气质。这些作品,并非对青海元素的简单复刻,而是记忆、情感与时间相互作用后的升华。距离滤去了浮光,时间提炼了本质,使熟悉的景物获得了美的凝视,生活的瞬间完成了艺术的负重飞翔。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,更是一场文化的寻根与精神的还乡。
更为深远的是,此次展览映照出青海美术事业发展的生生不息。走出去的艺术家们,如同种子般将青海的文化精神播撒四方,又不断以新的艺术成果回馈这片土地的养育之恩。他们的探索与实践,拓宽了青海美术的表达疆域;他们的成就与声誉,提升了青海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艺术格局中的能见度。他们架起了一座桥梁,让传统与现代、高原与世界得以美美与共的交流交融。
“归鸿”集结,硕果呈现。愿观者能通过这些作品,感受到青海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澎湃的艺术创造力,共同见证这片土地如何以其无穷的滋养,成就了这些追寻卓越的艺术灵魂,而他们,又如何以仰望星空的艺术之光,反哺并照亮着故乡的苍穹。
谨以此展,致敬青海,致敬艺术,并祝福每一位心念故乡的“归鸿”。
▼观展掠影
GUI HONG
▼ 部分作品欣赏
GUI HONG
《金色的山》里果 版画 40cm×27cm
《大自然系列》鄂圭俊 布面油彩 50cm×40cm
《江源牧歌》秦岭 中国画 139cm×68cm
《寻思百计不如闲》郭建军 中国画 68cm×136cm
《初夏的节律》张夫也 中国画 137cm×69cm
《红山渐绿》李生琦 岩彩 油粉笔 90cm×90cm
《尤莉雅》谢恒星 布面油彩 65cm×80cm
《肖像》邵译农 布面油彩 30cm×72cm
《陕北、峦远》薛和 中国画 90cm×60cm
《整装》姜晓琦 中国画 150cm×200cm
《修复计划》侯吉明
综合材料(沙土、油彩、丙稀、麻布)70cm×60cm
《青石嘴夜晚》刘颙 布面油彩 60cm×50cm
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——组画之二》钱正盛 布面油彩 100cm×100cm
《盛装的卓玛》王余 岩彩、纸本 45cm×61cm
《少年》肖虎 衣服、鲜花、影像
《华山一线天》常树平 中国画 60cm×65cm
《传承》莫俊峰 布面油彩 60cm×80cm
《野望》陈逸青 布面油彩 50cm×40cm
《界-A065》文祯非 布面油彩 60cm×86cm
《荷宴》丁一军 纸本水墨 34cm×129cm×8
《禅融》程新浩 综合材料(漆、金箔)180cm×180cm
《三人》潘国华 亚麻布附底素描 60cm×90cm
《无题》季胜利 综合材料(布面丙烯、金刚砂)40cm×40cm
《墨域-律》王路 卡纸、水墨 38cm×38cm
《下酒小菜》钟桦 水彩 54cm×39cm
《如黛》潘妍琴 布面油彩 60cm×50cm
《灵器二》钱乐昌 雕塑 (泥、高温颜色釉)38cm×56cm
《又见炊烟》梁子隽 布面坦佩拉 60cm×49cm
《看车》王海元 摄影 150cm×120cm×2
《压力(20---300克)作品1号》王皆 宣纸、朱砂 75cm×87cm
视频截图
《十年约定》刘成瑞 影像 90分钟、3分30秒
《幻化.和你一起飞翔》王晓琳 雕塑(铸铜手绘着色)108cm×100cm×58cm
▼展览概况
GUI HONG
展览统筹:武艺伦 尹孟璇 李雅楠 张晨
项目协调:孙雪芮 张晨
文字统筹:尹孟璇 张晨
视觉设计:李雅楠
灯光调试:薛弘潇
设备保障:马进祥 汪世昊 李雅楠配资门户网官网网址
发布于:北京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